孕早期又开心、又比较容易焦虑和忐忑,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去检查,做哪些检查,检查的时候医生稍微严肃一点又吓得够呛。那么咱们今天来说说孕5-8周的二三事。
有人问抽血HCG值200,这个算不算好呢?按末次月经算孕7周、孕8周都还没有胎心胎芽是不是胎停了??
单独给个数据不给日期,谁也判断不了,问医生医生也是含糊其辞。所有的症状、生理特征等,都是建立在统一的孕周的基础上。
孕周计算不都是按末次月经来算吗?当然不是。那么应该怎么计算孕周呢?
自然怀孕孕周计算:以排卵日为基础,然后+2周。比如7.1日排卵,截止今天7.21日总共孕5周(排卵后3周,再+2周)。
自然怀孕一般不按末次月经算,因为有的人周期短排卵快,有的人则周期长排卵慢。比如月经不规律人群、多囊人群,以排卵日为基础计算孕周才最准确。
抽血?还是不用抽?
都知道去查孕三项。自然怀孕的人很多人会搞不清楚,要不要去抽血,什么时候去抽血。身边总是有人说早点抽血,有什么情况好早处理,但也有很多人说不用抽血,就不知道该听谁的。
如果说运气好,自身条件和激素水平都很好,抽不抽血都不影响,甚至有的人整个孕期都不做产检、都不用去医院生产,也能顺利生下健康宝宝。但如果你不在运气好那个群体里呢?
所有检查的本质都是提前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没有问题的话,检查肯定会显得多余,但是如果不查,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问题。怀孕抽血也是一样,小心使得万年船。
什么时候抽?
早早孕试纸测出明显双杠的时候(不一定要弱阳,但明显能看出来是两条杠就行),可以抽第一次抽血查孕三项,看看孕酮、雌二醇和HCG。此时如果有激素不正常试管患者医生会调整用药,自然怀孕的医生会让回家观察。
然后再过一周(没有特殊情况需要隔天就观察血值的情况),第二次抽血查孕三项。此时HCG基本应该上千,血值高一点的都有4-5千。如果是自然怀孕的患者,这次还是发现激素不正常,比如孕酮偏低,或者翻倍不太合格,医生就会让做B超确认宫内,然后开保胎药。但如果没有第一次抽血作为参考,医生还是会说回家观察。
小结:
1、孕早期抽血有没有必要?有必要。
2、有什么用?如果查出孕酮低、HCG翻倍卡,早查出早保胎。
3、不是说孕早期都是优胜劣汰吗,保胎好吗?不提倡过度保胎,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情况都不能保。
孕早期最早的检查查孕三项,接下来就是第一次B超。
B超大致有阴超和腹部彩超两种,但由于腹部彩超测量精度不够,所以孕早期都是做阴超。
很多人会觉得6-7周做阴超很危险,看网络上很多人分享帖子说,6-7周做了B超然后有褐色分泌物、流血甚至胎停的。然后就下结论说B超不能太早做。
其实不是这样的,本来6-8周就是胎停和流产的高峰期,并不是因为因为做了B超才发生不幸的。相反,B超除了看胎心胎芽,还可以提前评估出一些风险:比如先兆性流产、着床位置低等情况。
B超会写孕囊位于子宫上段、中段还是下段,如果没有刻意提示,就默认是在安全位置,但如果提示孕囊位置较低、甚至接近宫颈口,就要引起重视了,这种情况要静养为主。
先兆性流产?如果在孕囊旁边有积液或者暗液区,且其尺寸比较大,比孕囊尺寸大或者接近孕囊大小,医生会提示先兆性流产。但不必就因为一句话就惊慌失措,自己引起重视就行,也是静养为主。
如果6-8周没有看到胎心胎芽,请先确认自己的孕周计算是否正确,然后再结合孕囊大小评估是否需要再等一周。
看到胎心胎芽后,试管的会安排10天后、30天后再分别做一次B超,以核对胎芽增长速度是否异常。
如果是自然怀孕,一般也会安排2周左右再做一次B超确认胎芽增长速度。
胎芽正常增长速度:平均约1mm/天,以同一个医院测量为准。
1-5周可以运动,着床后不要剧烈运动就行。但孕5-8周要减少运动。
为什么?孕5-6周,胚胎开始拓展胎盘、发育孕囊,可能会扎到更多内膜血管从而引起少量出血,这些血液没有排除来,就可能形成宫腔积液、暗液区,并且往往会在孕囊附近。
之所以积液尺寸大于孕囊大小医生会提示先兆性流产,第一是怀疑出血量不正常,第二是担心积液影响孕囊的稳固性(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坐胎坐稳阶段)。如果每天有个大沙包频繁撞你,就问你闹心不?
所以这段时间少动,一是可以避免出血过多,二是可以减少积液与小孕囊的碰撞。
B超确认着床位置合适、且没有宫腔积液后,就稍微可以放心一点了。
1、怀孕了一定要正确计算自己的孕周,以免各个阶段产检惊慌;
2、4+周(双杠)抽血一次,5+周抽血一次看翻倍和评估孕酮。如有需要,早评估才可以早保胎;
3、孕早期可以做阴超,6-8周做阴超不但能看到胎心胎芽,还能提前看到一些风险因素;
4、孕5+周减少运动,待B超确认坐胎稳了之后再酌情活动。
咨询预约电话:0858-3549777(服务时间:8:00-20:00)
24小时急诊电话:0858-3549777
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速与我们联系
本网站只针对内部交流平台,不作为广告宣传。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